·
外在獎勵本質上是賄賂。
你本來不想投這個候選人,但他以金錢作誘因,買到你的一張選票。
小孩本來不想看書,但大人以獎品/獎狀/獎金作誘因,買到他們看幾本書。
大人的期待是,本來沒興趣的小孩,看了書之後發現,其實書還滿好看的。
不過也有這種可能--
你本來沒想好要投哪個候選人,有人以金錢作誘因想買你一票,於是你知道,喔,原來他是不夠格的候選人。
小孩本來對看書沒有特別的好惡,大人以獎品/獎狀/獎金作誘因,想買他們看幾本書,於是小孩發現,喔,原來看書是件大家不喜歡的事情。
又或者--
你本來就想投這個候選人,但他以金錢作誘因想買你一票,於是你知道,喔,原來他是不夠格的候選人。
小孩本來就喜歡看書,但大人以獎品/獎狀/獎金作誘因,想買他們看幾本書,於是小孩發現,喔,原來看書是件大家不喜歡的事情。
事實上,許多心理學研究已經指出,當外在獎勵變得太過頻繁或是太過重要時,它可能會降低人們的內在動機。換句話說,如果我們習慣於為了獎勵而做某事,當這個獎勵消失時,我們可能不再對那件事情感興趣。
那麼,當我們考慮使用外在獎勵時,或許我們應該問自己:我們真正想要的是眼前的績效,還是長期的熱情和興趣?
當我們想要鼓勵某個行為時,嘗試找出方式去喚起內在的動機,而不是僅僅依賴外在獎勵。例如,可以與小孩討論書中的內容,引起他們的興趣,而不是只給予他們獎品,這樣才是愛書人的養成之計。